導語:白酒行業是一個典型的價格不敏感行業,消費者購買白酒更多考量因素是品牌。漲價對于維持品牌競爭力,提高客戶信心和忠誠度都有很大作用。
當下的白酒行業,自2016年進入復蘇期,漲價幾乎成了是白酒行業最為頻繁出現的詞匯。對于漲價,已經成為了行業常規操作,不論淡季還是旺季,既包括茅臺這樣的行業龍頭,也包括牛欄山、尖莊、玻汾這樣的低端酒類。
漲價,似乎已經成為了酒企最常用的價格策略。
以瀘州老窖(000568.SZ)、五糧液(000858.SZ)這樣的全國化龍頭為例,出廠價從2014年560、609元一直漲到890、889元,現二者終端零售價一致為1399元,成為僅次于飛天茅的高端品種。
從整個行業發展狀況來看,雖然行業整體營收不斷創新高,但近5年產量卻逐年下降,也正是因為漲價,才使行業規模有了逐年穩健的增長。
數據顯示,2020年白酒行業產量740.7萬噸,從2016年產量高點1358.4萬噸已經下降了45.47%,據中國酒業協會發布中國酒業“十四五”發展規劃顯示,十四五期間行業產能預計將達800萬噸,未來5年CAGR為1.6%。
與近5年產量不斷下降的情況做對比,行業5年間收入呈現快速增長狀態,5年年均增速在10%以上。
從市場層面來看,在整個消費升級大背景下,不同價格定位的產品都有漲價需求。更通俗的講,不同消費者消費能力在不斷提升。這其中,江蘇省作為我國經濟強省,其消費價格帶升級最有代表性,可為全國未來消費趨勢做一個參考。
從圖中可以看出,隨著人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,江蘇主流消費價格帶也在不斷上漲。在2017-2019年主流消費價格帶站上300元之后,進入2021年,主流消費價格帶已經進入400元。這也就不難理解,洋河在去年推出M3,M6升級版的原因。
對于具體產品漲價的因素,除了人們收入水平提高之外,對于品牌認知程度不斷加深,寧愿多花一些錢買品牌力強的產品,也不愿意購買一般產品,這是消費升級下白酒行業變化的客觀基礎。
除了消費升級帶動的漲價外,企業的一些漲價行為也是一種階段性的價格策略,如提升品牌力度、穩定價盤、淡旺季渠道調控、產品迭代等。但漲價也是一把雙刃劍,如果不能對市場進行前瞻性預判,也會產生極大的副作用。
如果您正在尋找亳州酒業,歡迎聯系安徽金口酒業有限公司。